鼻窦炎的发生多与“鼻黏膜受损、炎症蔓延”相关,其中感冒继发急性鼻炎是最主要诱因。因此,预防需围绕“避免感冒诱发”和“保护鼻黏膜”双管齐下。
(一)第一关:预防感冒,阻断“急性鼻炎→鼻窦炎”的发展链
约80%的急性鼻窦炎由感冒(病毒感染)引发——感冒后鼻腔黏膜充血水肿,易堵塞鼻窦开口,导致鼻窦内分泌物无法排出,细菌滋生进而诱发鼻窦炎。做好以下2点,可有效降低感冒诱发风险:
1.增强抵抗力,减少感冒频率:坚持规律运动(如慢跑、快走、游泳),每周3~5次,每次30分钟以上,提升全身免疫力;秋冬季节注意保暖,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,避免受凉;流感高发期少去人群密集的封闭场所,必要时佩戴口罩、接种流感疫苗。
2.感冒后科学护理,避免炎症加重:感冒期间出现鼻塞时,不用力擤鼻涕(单侧轻轻擤,避免鼻腔压力过大导致分泌物逆流至鼻窦);可使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,清洁鼻腔、减轻黏膜水肿,降低炎症蔓延至鼻窦的概率;若感冒症状超过7天未缓解,且出现脓涕、头痛,需及时就医排查急性鼻炎是否已诱发鼻窦炎。
(二)关键点:保护鼻黏膜,守住鼻腔“防御屏障”
鼻黏膜是鼻腔的“第一道防线”,其表面的纤毛能像“小扫把”一样清扫病菌、杂质,黏膜分泌的黏液还能黏附异物、保持鼻腔湿润。一旦鼻黏膜受损,防御功能下降,鼻窦炎的发病风险会显著升高。日常需重点规避“损伤鼻黏膜”的行为,做好3点保护:
1.绝对杜绝“用手抠鼻”,正确清理鼻屎
指甲尖锐且藏有大量细菌,用手抠鼻不仅不雅观,还极易划伤鼻黏膜,尤其可能损伤鼻中隔前下方的“易出血区”,引发感染、鼻出血;同时,抠鼻会直接破坏鼻黏膜表面的纤毛,丧失“清洁防御”功能。
正确做法:若鼻屎较干硬,可先用生理盐水喷雾湿润鼻腔,待鼻屎软化后,用干净的棉签轻轻卷出,或用柔软的湿毛巾擦拭外鼻道口;若鼻屎较多,可定期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器清洁。
2.避免鼻黏膜受“刺激损伤”
长期暴露于粉尘、油烟、雾霾、化学气体(如甲醛、油漆)等污染环境中,会持续刺激鼻黏膜,导致黏膜充血、纤毛功能受损。日常需做好防护:厨房做饭时开启油烟机,雾霾天外出佩戴N95口罩,长期接触粉尘的从业者需按规范佩戴防护面具。
3.不滥用鼻用减充血剂,避免“反跳性损伤”
感冒或鼻塞时,切勿长期依赖麻黄素滴鼻液、萘甲唑啉滴鼻净等“快速通鼻”药物——这类药物虽能暂时收缩血管缓解鼻塞,但连续使用超过7天会导致鼻黏膜萎缩、失去保护能力,反而加重鼻塞,增加鼻窦炎风险。若需缓解鼻塞,优先选择生理盐水冲洗或医生指导下的鼻用糖皮质激素(如布地奈德喷剂)。
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,或是想获取专业的治疗建议,可
点击在线咨询医生,或拨打仁品咨询问诊电话:
025-85262032,会有专人为您答疑解惑,网上预约还可享受挂号优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