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中,不少人会遭遇突如其来的眩晕:起床或躺下时天旋地转,仿佛房屋在旋转;躺在床上感觉像陷进坑里,有时还伴有恶心、呕吐、眼球震颤……就像彭女士,眩晕症状持续了半个月,每天早晨起床后一分钟内必定发作,低头时也会晕一阵,去医院检查却查不出原因。这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眩晕,很可能是“耳石症”在作祟。
一、别找错科室!耳石症易被误判
多数人出现头晕、眩晕,第一反应是去神经内科检查,但像上述这种与体位密切相关的眩晕——比如转头、低头、起床、躺下时突然发作,且持续时间短暂,往往并非脑部问题,而是耳朵里的“小石头”出了状况。此时,应优先到耳鼻喉科就诊,通过专业检查明确是否为耳石症。
二、耳石症
耳石症,医学上称为“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”,名字里的三个关键词道出了它的特点:
良性:与其他眩晕疾病相比,它不会损伤听力或神经系统,本质是一种良性问题;
阵发性:发作呈“一阵一阵”的,不会持续很久,通常几秒到一分钟内就能缓解;
位置性:眩晕发作与头部位置变化密切相关,比如转头、低头、躺下、起身等动作,都可能触发。
为什么会得耳石症?
我们的内耳中,有一种类似“石灰质结石”的物质,叫“耳石”,它原本附着在耳膜上,负责感知身体的位置和平衡。当头部外伤、耳部疾病(如
中耳炎)或衰老等因素影响时,耳石可能会脱落,掉进内耳的“半规管”里。
当我们改变头位时,脱落的耳石会随着半规管内的液体流动,刺激周围的神经细胞,大脑接收到错误的“平衡信号”,就会让人感觉天旋地转,甚至出现恶心、呕吐——这种眩晕远比普通“头晕”强烈,更像晕车、晕船时的剧烈不适,让人站不稳、坐不安。
三、确诊后不用慌,手法复位是首选
耳石症看似“来势汹汹”,但治疗并不复杂。一旦通过检查(如变位试验)确诊,手法复位是首选方法。
简单来说,医生会通过一系列特定的头部转动动作,利用重力让半规管内的耳石“顺着原路”回到它该在的位置(椭圆囊或球囊)。这样一来,耳石不再刺激神经,眩晕症状就能快速缓解。
当然,少数耳石症可能会“自行复位”,但多数反复发作的情况(尤其是复杂的嵴帽耳石症、多管耳石症),必须通过手法复位才能根治。目前临床上,多数耳石症患者通过规范复位治疗后,都能成功摆脱眩晕困扰。
虽然耳石症是良性疾病,但如果不及时处理,反复发作的眩晕会严重影响生活:比如不敢起床、不敢低头,甚至因频繁不适引发焦虑、抑郁等情绪问题,进而导致症状慢性化、复杂化。因此,确诊后除了手法复位,必要时还需结合生活调整(如避免突然转头、保证休息)和药物辅助,进行全方位综合管理。
总之,若你也有“体位一变就眩晕”的困扰,别再只盯着神经内科——不妨去耳鼻喉科排查一下“耳石症”。早发现、早复位,就能尽快告别这种“天旋地转”的痛苦。
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,或是想获取专业的治疗建议,可
点击在线咨询医生,或拨打仁品咨询问诊电话:
025-85262032,会有专人为您答疑解惑,网上预约还可享受挂号优惠!